首页    行业资讯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_pdf附件下载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_pdf附件下载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部署,深入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战略规划,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有关方面跟踪监测各地区、各部门数字化发展情况,开展数字中国发展水平评估工作,编制完成《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总结了党的十九大以来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和2021年的重要进展成效,评估了2021年各地区数字化发展水平,并对2022年数字中国建设进行了展望。《报告》全文如下: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 年)

2022 年 7 月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抓住全球数字化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的重大历史机遇,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数字中国首次写入党和国家纲领性文件。202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专篇部署“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规划相继出台,擘画“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的美好蓝图。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建设,不断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拓展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支撑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数字中国建设在创新实践中迈出坚实步伐, 在砥砺奋进中取得显著成就。

 

一、党的十九大以来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一是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截至 2021 年底,我国已建成 142.5 万个 5G 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5G 用户数达到 3.55 亿户。全国超 300 个城市启动千兆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千兆用户规模达 3456 万户。农村和城市实现“同网同速”,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 100%,行政村通光纤、通 4G 比例均超过 99%。IPv6 规模部署和应用取得显著进展,截至 2021 年底,IPv6 地址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IPv6 活跃用户数达 6.08 亿。算力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近 5 年算力年均增速超过 30%,算力规模全球排名第二。北斗导航卫星全球覆盖并规模应用。二是数据资源价值加快释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加快探索构建数据基础制度。2017 年到 2021 年, 我国数据产量从 2.3ZB 增长至 6.6ZB,全球占比 9.9%,位居世界第二。大数据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从 2017 年的 4700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1.3 万亿元。公共数据开放取得积极进展,2017 年到 2021 年,全国省级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由 5 个增至24 个,开放的有效数据集由8398 个增至近 25 万个。各地积极探索数据治理规则,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流通交易和开发利用。三是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5G 实现技术、产业、应用全面领先,高性能计算保持优势。芯片自 主研发能力稳步提升,国产操作系统性能大幅提升。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跻身全 球第一梯队。2021 年,我国信息领域 PCT 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超过 3 万件,比 2017 年提升 60%,全球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我国互联网企业更加注重创新,2017 年到 2021 年,上市互联网企业研发投入增长 227%。四是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全球领先。2017 年到 2021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 27.2 万亿增至 45.5 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6%,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 32.9%提升至 39.8%,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数字产业规模快速壮大,2017年到 2021 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营收由 10.6 万亿增长至 14.1 万亿元;规模以上软件业营收由 5.5 万亿增长至 9.5 万亿元。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 45 个国民经济大类,电子商务交易额从 2017 年的 29 万亿增长至2021 年的 42 万亿元。五是数字政府治理服务效能显著增强。我国电子政务在线服务指数全球排名提升至第 9 位,“掌上办”“指尖办”已成为各地政务服务标配,“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取得积极成效。超 90%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超过一半以上。数字抗疫加速推动部门之间以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数据互通共 享,健康码的普及和使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对统筹推 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疫情加速了数字化进程,数字化有力支撑了疫情下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公共服务。六是数字社会服务更加普惠便捷。2017 年到2021 年,我国网民规模从 7.72 亿增长到 10.32 亿,互联网普及率从 55.8%提升至 73%,特别是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提升到 57.6%,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缩小 11.9 个百分点。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加快建设,我国所有中小学(含教学点) 全部实现联网。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建成,实现跨省异地就医自助备案和住院直接结算,远程医疗县区覆盖率超过90%。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行动深入开展。网络扶贫和数字乡村建设接续推进,城乡居民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七是数字化发展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深入开展网络空间治理,制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提升 个人信息保护水平,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儿童个人信 息网络保护规定》。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有效维护 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深入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网络生态。2019 年以来,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 204.93 亿条、账号 13.89 亿个,下架违法违规应用程序6.7 万余款。八是数字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夯实国家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实施《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印发《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 办法》。网络安全标准体系日益完善,制定发布 300 余项国家标准,主导和参与发布 10 余项国际标准。网络安全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投入运行,全国 200 余所高校设立网络安全本科专业,每年网络安全专业毕业生超过 2 万人。九是数字领域国际合作稳步拓展。我国倡导发起《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等国际合作倡议。积极参与多 边多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活动,为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和技术标准制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成果显著,已与 17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 23 个国家建立“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数字贸易竞争力持续增强。

数字中国建设从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从发展起步到不断壮大,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 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方向。我国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经验。主要是坚持统筹推进、协同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基础先行, 坚持应用牵引、多方参与,坚持人民至上、惠民便民,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不断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向更高标准更高质量迈进。

二、2021 年数字中国发展成效评价

为更好地评估各地区数字中国建设进展情况,国家网信办组织开展 2021 年数字中国发展水平评估工作,重点评估31 个省(区、市)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创新、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网络安全和数字化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同时,首次开展数字中国发展情况网络问卷调查活动。网民普遍认为近年来数字中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期盼未来能够享受更便捷、更高效、更普惠的数字服务。评价结果显示,浙江、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天津、福建、湖北、四川等地区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 10 名。

三、数字中国发展趋势与展望

2022 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 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持续从数字技术创新、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 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数据资源、数字安全和治 理、数字国际合作等方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一是加强数字技术自主创新,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二是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根基,打通信息“大动脉”。三是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释放高质量发展动力。四是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增强管理服务效能。五是推动数字文化繁荣发展,共筑美好精神家园。六是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共享普惠包容的数字生活。七是推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八是推进数据资源高效利用,加快激发数据要素活力。九是完善数字安全和治理体系, 营造健康安全的发展环境。十是加强数字领域国际合作交流,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目 录

 

第一篇

 

一、党的十九大以来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1

(一)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 2

(二)数据资源价值加快释放 3

(三)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4

(四)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全球领先 5

(五)数字政府治理服务效能显著增强 7

(六)数字社会服务更加普惠便捷 8

(七)数字化发展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9

(八)数字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10

(九)数字领域国际合作稳步拓展 11

二、党的十九大以来数字中国建设形成的经验认识 11

(一)坚持统筹推进、协同发展 12

(二)坚持创新驱动、基础先行 12

(三)坚持应用牵引、多方参与 13

(四)坚持人民至上、惠民便民 13

(五)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 13

第二篇

三、数字基础设施有力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 15

(一)网络基础设施加速迈向“双千兆”时代 15

(二)新型算力体系推进优化布局 15

(三)IPv6 规模部署和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16

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探索实践 17

(一)各地积极探索数据治理规则 17

(二)数据交易市场加快培育 18

(三)数据流通关键技术加快探索应用 18

五、数字技术创新夯实可持续发展能力 19

(一)关键数字技术取得系列突破 19

(二)数字技术创新活力加速释放 19

(三)协同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20

六、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成为经济增长关键动力 20

(一)数字产业化带动经济稳步增长 20

(二)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发展质量效益 21

(三)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激发内需潜能 22

(四)数字经济区域协作加快开展 22

七、数字政府建设有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3

(一)数字技术有力支撑常态化疫情防控 23

(二)在线政务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23

(三)数据开放共享体系加快建设 24

(四)政务公开强化政民互动 25

(五)“互联网+监管”有力推进政策落实 26

(六)电子政务推动行政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26

八、数字社会建设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7

(一)“互联网+教育”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27

(二)“互联网+医疗健康”缓解看病就医难题 28

(三)就业社保数字化提升保障服务能力 29

(四)交通运输数字化升级全面推进 29

(五)包容普惠的数字服务环境加快构建 30

(六)智慧城市整体“智治”迈出新步伐 30

(七)数字乡村建设稳步推进 31

(八)社会治安和应急信息化体系加快建设 32

九、数字文化繁荣发展不断丰富群众生活 32

(一)数字文化供给更加丰富多元 32

(二)数字文化传播实现立体覆盖 33

(三)数字文化消费市场发展动力强劲 34

十、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描绘美丽中国新图景 34

(一)数字化促进绿色生产方式不断创新 35

(二)数字化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加快普及 35

(三)数字化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建设 36

十一、数字化发展治理保障健康有序发展 37

(一)法制建设取得重要成果 37

(二)平台治理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37

(三)网络空间更加健康清朗 38

(四)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快推进 39

十二、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推动构筑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39

(一)国际规则标准制定能力稳步提升 40

(二)全球数字合作伙伴关系更加深化 40

(三)数字贸易开放协作空间持续拓展 41

第三篇

十三、2021 年各地区数字中国发展成效评价 42

(一)整体评价情况 43

(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评价情况 46

(三)数字技术创新评价情况 47

(四)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情况 47

(五)数字政府建设评价情况 47

(六)数字社会建设评价情况 48

(七)网络安全建设评价情况 48

(八)数字化发展环境建设评价情况 48

第四篇

十四、2022 年数字中国建设形势与展望 49

(一)加强数字技术自主创新,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50

(二)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根基,打通信息“大动脉” 51

(三)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释放高质量发展动力51

(四)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增强管理服务效能 52

(五)推动数字文化繁荣发展,共筑美好精神家园 52

(六)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共享普惠包容的数字生活 53

(七)推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3

(八)推进数据资源高效利用,加快激发数据要素活力 54

(九)完善数字安全和治理体系,营造健康安全的发展环境54

(十)加强数字领域国际合作交流,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54

附件:2021 年数字中国发展网民感知情况分析 56

2021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持续加速, 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我国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形势变化,紧抓数字时代发展机遇,将数字中国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单篇部署“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出台《“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落实数字中国建设部署要求,扎实推进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建设,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拓展数字领域国际合作,不断培育新发展动能,激发新发展活力,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支撑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数字中国建设实现了 “十四五”良好开局,取得了新的重要成就。

 

第一篇

一、党的十九大以来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数字中国首次写入党和国家纲领性文件。近 5 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导下,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数字中国建设从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从发展起步到 不断壮大,在攻坚克难中迈出坚实步伐,在开拓创新中取得重大突破,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发展道路,不 断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强大动力。

(一)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

移动网络由 4G 并跑迈入 5G 引领时代,截至 2021 年底, 我国已建成 142.5 万个 5G 基站,总量占全球 60%以上,实现覆盖我国所有地级市城区、超过 98%的县城城区和 80%的乡镇镇区,5G 用户数达到 3.55 亿户。我国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 100%,行政村通光纤、通 4G 比例均超过 99%。固定宽带加速向千兆时代升级,超 300 个城市启动千兆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百兆及以上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 4.98 亿户, 千兆用户规模达 3456 万户。IPv6 规模部署和应用取得显著进展,截至 2021 年底,我国 IPv6 申请地址数量为 63052 块(/32),位居世界第一,IPv6 活跃用户数达 6.08 亿。算力基础设施规模高速增长,近 5 年算力年均增速超过 30%,我国算力规模达到 140 EFLOPS(每秒一万四千亿亿次浮点运算),位居全球第二。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运行, 已在 20 多个国家开通高精度服务,总用户数超 20 亿。

(二)数据资源价值加快释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 与分配,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2017 年到 2021 年,我国 数据产量从 2.3ZB 增长至 6.6ZB,全球占比 9.9%,位居世界 第二。大数据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从 2017 年的 4700 亿元增 长至 2021 年的 1.3 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 30%。数据 中心与数据开放平台加快建设,2021 年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 架规模达到 520 万架(按标准机架 2.5kW 计)。其中,大型 以上数据中心机架规模为 420 万架,占比达到总量的 80%。 2017 年到 2021 年,全国省级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由 5 个增至 24 个,开放的有效数据集由 8398 个增至近 25 万个。各地积 极探索数据治理规则,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流通交 易和开发利用。

(三)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1 年,我国专利合作 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总量 69540 件,连续三年位列全 球第一,信息领域 PCT 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超过 3 万件,比 2017 年提升 60%,全球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关键核心技术创 新能力大幅提升,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量 4子信息等新兴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5G 实现技术、产业、 应用全面领先,高性能计算保持优势,全球超算 500 强中我 国上榜数量持续蝉联第一,芯片自主研发能力稳步提升,国 产操作系统性能大幅提升,规模化推广应用加速。企业创新 主体地位持续增强,2017 年到 2021 年,上市互联网企业研 发投入增长 227%。欧盟委员会发布的 2021 年产业研发投入 2500 强企业中,我国企业入选 597 家,其中信息技术软件服 务、硬件设备领域企业数量达 210 家。

(四)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全球领先

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总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 二。2017 年到 2021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 27.2 万亿增至 45.5 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3.6%,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从 32.9%提升至 39.8%,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数字产业规模快速壮大,2017 年到 2021 年,规模以上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营收由 10.6 万亿增长至 14.1 万亿 元;规模以上软件业营收由 5.5 万亿增长至 9.5 万亿元;规模 5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收由 7101 亿增长至 15500 亿元。 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农业数字化水平快速提升,精准作业、 数字化管理等推广普及。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2021 年全 国农村网络零售额 2.05 万亿元,是 2017 年的 1.6 倍。制造 业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 45 个国 民经济大类。2017 年到 2021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 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由 46.4%、63.3% 上升至 55.3%、74.7%。电子商务发展强劲,成为稳增长、保 就业、促消费的重要力量,2017 年到 2021 年,我国电子商 务交易额从 29 万亿增长至 42 万亿元,网上零售额从 7.18 万 亿增长至 13.09 万亿元。

(五)数字政府治理服务效能显著增强

数字政府建设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推进。我国电子政务 在线服务指数全球排名提升至第 9 位,“掌上办”“指尖办”已 成为各地政务服务标配,“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取得积极成 效。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用户已超过 10 亿人,汇 聚 1 万多项高频应用标准化服务,各地的省级平台均设置了 “跨省通办”专区。数字政府建设驱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截 至 2021 年底,在省级行政许可事项中,平均承诺时限压缩 超过 50%,网上审批和“零跑动”比例达 56.36%,90.5%的事 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数字技术有力支撑常态化 疫情防控,数字抗疫加速推动部门之间以及中央和地方之间 的数据互通共享,健康码普及和使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 度,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 作用。 “防疫健康码”与“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全面实行“卡码 合一”,截至 2021 年 12 月,全国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防疫 78 健康码”累计使用人数超 9 亿,累计访问量超 600 亿次,建立 “一省一码”跨地区互认机制,持续优化升级“通信大数据行程 卡”,累计查询超 250 亿次。疫情加速了数字化进程,数字化 有力支撑了疫情下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公共服务。

(六)数字社会服务更加普惠便捷

2017 年到 2021 年,我国网民规模由 7.72 亿增长到 10.32 亿,互联网普及率由 55.8%上升到 73%,特别是农村地区互 联网普及率提升到 57.6%,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缩小 11.9 个百分点。2021 年移动互联网月户均流量(DOU)达 13.36GB/户·月,是 2017 年的 7.7 倍。从宽带成本支出占人 均 GDP 比例来看,我国固定宽带价格可负担性全球排名从 2017 年全球第 71 位上升至 2021 年的第 3 位,移动宽带价格 可负担性 5 年来持续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互联网+教育”深入 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加快建设,我国所有中小学(含教 学点)全部实现联网。电子社保卡线上线下应用加快融合,9 覆盖人数超过 5 亿,形成 400 多个 APP、小程序等组成的服 务生态。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本建成,100%的省份、84% 的地级市、69%的县建立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在线挂号、 预约就诊广泛普及,远程医疗县区覆盖率超过 90%。全国统 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建成,实现跨省异地就医自助备案和住院 直接结算,全国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949.60 万人次。数字 化出行服务更加便利,电子客票在铁路、民航领域基本实现 了全覆盖,318 个地级以上城市实现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 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行动深入开展。网络扶贫和 数字乡村建设接续推进,城乡居民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七)数字化发展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我国积极构建数字化发展治理体系,打造健康有序的发 展环境。制定实施《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 垄断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发布《关于促进平台经济 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 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有效维护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 合法权益。大力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水平,出台《个人信息保 护法》《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深入开展网络空间 治理,制定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区块链信 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网 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依 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 组织开展“净网”专项行动。“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深入实施, 有效抑制网络乱象滋生蔓延。2019 年以来,清理违法和不良 信息 204.93 亿条、账号 13.89 亿个,下架违法违规应用程序 6.7 万余款,关闭违法网站 4.2 万余家。加强网络信息内容建 设,积极营造良好网络生态,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八)数字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夯实国家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实施《网 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 例》,印发《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 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网络安全审查、云计算服 务安全评估、网络安全漏洞管理、汽车数据安全管理等重要 制度。网络安全标准体系日益完善,制定发布 300 余项国家 标准,推动发布 10 余项我国主导和参与的国际标准。国家 网络安全应急工作体系不断健全。网络安全产业规模快速增 长。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明显加快,国家网络安全 人才与创新基地投入运行,60 余所高校设立网络安全学院, 200 余所高校设立网络安全本科专业,每年网络安全专业毕 1011 业生超过 2 万人。持续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等活动,营 造全社会共同维护网络安全的良好氛围。

(九)数字领域国际合作稳步拓展

我国倡导发起《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 议》《“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全球数据安全 倡议》《中国-东盟关于建立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倡议》 等国际合作倡议。积极参与多边多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活 动,为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和技术标准制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 国方案。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推动全 球数字领域交流合作。“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成果显著,截至 2021 年底,已与 17 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 忘录,与 23 个国家建立“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数字贸易 竞争力持续增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数字 服务出口基地等加速建设,2021 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 达 1.98 万亿元;2020 年我国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贸易进出口 总额达 2939.8 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五。

二、党的十九大以来数字中国建设形成的经验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 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 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习近平 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就网信 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系统、深刻回答了 事关网信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 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推进数 字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是引领数字中国不断前进的行动指 南,是推动我国信息化发展不断取得新的历史突破的不竭动力。

(一)坚持统筹推进、协同发展

数字中国建设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落实统 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 局,坚决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充分发 挥信息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有力支撑党和 国家事业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探索者和 践行者。数字中国建设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 势,强化政策协同、上下联动、资源整合,针对重点领域重 点问题,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凝聚工作合力,制定出台 各领域、各地区数字化发展战略规划,打造包括科技、金融、 财政、税收、产业政策等在内的政策“组合拳”,营造多元主 体共同参与的良好生态,全面、系统、协调推进数字中国建 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突破。

二)坚持创新驱动、基础先行

数字中国建设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构建以企业 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 力实现优势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持续提 升数字中国发展能力。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与各类企业在数字 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服务供给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适度超前 部署数字基础设施,有序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全 12面提升数字服务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加快弥合数字鸿沟, 加速释放数字红利,为数字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夯实基础。

(三)坚持应用牵引、多方参与

数字中国建设注重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 海量数据资源优势,不断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推进数字领 域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加速迭代发展,科学把握政府与 市场关系,引导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参与,形成需求牵 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良性发展模式,有效激发城 乡数字化转型与信息消费潜能,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 经济。

(四)坚持人民至上、惠民便民

数字中国建设始终坚持提升人民福祉与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拓展信息惠民为民新成果,提供更多普惠便捷、优质 高效的数字服务。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加大网络违法犯罪行 为打击力度,维护人民群众网络合法权益。把人民生命安全 和身体健康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助力脱贫攻 坚和乡村振兴、支撑常态化疫情防控、推动共同富裕等方面 的关键作用,不断提升经济社会的数字包容性与普惠性,让 人民群众在数字中国建设过程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 全感。

(五)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

数字中国建设始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安全保发 展、以发展促安全,聚焦党中央部署的重大事项、信息化领 域面临的重大问题、制约事业发展的突出障碍,增强系统思 维和底线思维,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不 13断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及时防范化解网信领域面临和潜 在的各种风险,有效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稳定性、安全性和 可持续性。

第二篇

三、数字基础设施有力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

坚持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建设理念,2021 年,我国持续夯实 5G、千兆光网、物联网等新一代通信网络 基础设施,稳步推进数据与算力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IPv6 规模部署和应用,数字基础设施体系的辐射渗透能力进一步 增强,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强有 力的基础设施支撑。

(一)网络基础设施加速迈向“双千兆”时代

5G 建设引领发展,2021 年我国新增 5G 基站 65.4 万个, 共建共享的 5G 基站达 84 万个,在 5G 基站中占 58.9%,每 万人拥有 5G 基站数达到 10.1 个。千兆光网稳步推进,我国 已有 29 个城市建成首批“千兆城市”,建成 10G PON 端口 786 万个,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 3 亿户家庭的能力。有线电视 网络加快整合,基础传输网络完成全国 31 个省(区、市) 互联互通。蜂窝物联网用户规模持续扩大,三家基础电信企 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 13.99 亿户,比上年末净增 2.64 亿户,其中应用于智慧公共事业、智能制造和智慧交通的终 端用户占比分别达 22.4%、18.1%、15.6%。工业互联网标识 建设、应用和管理有序推进,建成二级节点 168 个,服务 5 万家企业,促进标识解析体系拓展至 31 个重点行业,国家 顶级节点日解析量突破 8000 万次,主动标识载体超过 400 万个。

二)新型算力体系推进优化布局

国家新型算力网络格局加快完善,“东数西算”工程加速 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地区省份启 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互联网骨干网络 架构进一步优化,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数量增至 19 个, 累计启动 4 个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试点,进一步打通基础电 信企业与大型互联网企业、云服务企业、内容分发网络 (CDN)企业之间的互联通道,企业用网体验进一步得到改 善。数据中心规模大幅提升,截至 2021 年底,我国在用数 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 520 万标准机架,平均上架率超过 55%,在用数据中心服务器规模 1900 万台,存储容量达到 800EB(1EB=1024PB)。电能使用效率(PUE)持续下降, 行业内先进绿色数据中心 PUE 已降低到 1.1 左右,达到世界 先进水平。

(三)IPv6 规模部署和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截至 2021 年底,我国 IPv6 申请地址数量为 63052 块 (/32),IPv6 活跃用户数达 6.08 亿,物联网 IPv6 连接数达 1.4 亿,移动网络 IPv6 流量占比达 35.15%,固定网络 IPv6 流量占比达 9.38%,政府门户网站 IPv6 支持率达 97.2%,主 要商业网站及移动互联网应用 IPv6 支持率达 80.7%。网络设 施和终端设备 IPv6 支持能力大力提升,三大运营商已完成骨 干网、城域网和 LTE 网络 IPv6 升级改造,新建 5G 网络全面 支持 IPv6,骨干直联点均实现 IPv6 互联互通,数据中心和 域名系统基本支持 IPv6,CDN 和云服务平台具备 IPv6 服务 能力,市场上主流 4G/5G 手机终端均支持 IPv6。互联网商业 应用 IPv6 升级改造加速推进,截至 2021 年底,我国国内网
民使用频度较高的 200 款移动应用程序(APP)均支持 IPv6 访问,平均 IPv6 流量占比达 52.89%。

 

更多内容点下载附件:数字发展中国报告2021.pdf

创建时间:2022-08-09
相关文章

行业快讯

more >>

价值解读

more >>

最新资讯